今天我们谈一下IT中的经济学,我相信每个人的生活中已经贯穿了经济学思维,我们每考虑买一个商品、做一件事之前会评估这个东西值不值得买、这个事情值不值得做,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衡量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从而决定我们的最终决策。
IT设备采购对企业来讲是一笔巨大的投资,它的经济账比我们通常的日用商品的构成复杂地多。而通常的企业对投资部分仅会将采购价格+三年/五年的维护成本作为该项目的投入。但是经过业界权威的估算,设备初期采购成本只占其总体使用成本的20%~30%,有多达80%的成本是在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而对收益部分IT部门更加无法进行量化,通常用“性能提高、容量增加、延迟减少、满足未来发展需要”等模糊的词语进行描述。这样的情况造成了企业的CEO/CFO看到的是IT系统的投资不断增加,同时又没有明确的投资回报。IT部门从而“沦落”为企业的成本中心、对企业收入没有贡献的窘境。 但是每个人都知道如果离开IT,大部分企业是无法运转的,那为什么IT部门对企业的重要性和其地位如此不匹配呢?原因就是“茶壶煮饺子有嘴说不出”,因为无法将IT对企业的收益进行量化,所以价值被严重低估。
这个问题HDS从2001年已经开始关注,并着手进行研究,目前HDS的“存储经济学”和“IT经济学”已经能够完美地解决上述难题,我们以存储经济学为例:
先看成本:HDS总结了设备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会发生的34类相关成本,除了我们常见的采购、维护、电力、场地成本之外,还包括:迁移、重新部署成本、数据移动成本、增长成本、计划内/外停机成本、软件租赁、维护成本、存储管理劳动力直到设备的淘汰过程的成本等等,这些成本贯穿了设备从采购到淘汰的全部成本项,而且HDS有相应的方法和工具量化和评估上述成本。有了这些我们就能够完整地评估一个设备或方案的完整投资情况。
再看收益:HDS提供了将技术与收益对应的工具,比如存储虚拟化技术,对应的收益项包括:硬件折旧、硬件维护、软件维护、存储管理人力、迁移、场地能耗、存储服务交付时间、拷贝成本、增长成本,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每一个新技术、新方案能够带来的收益进行有效量化和评估,从而将原来模糊的、感性的技术收益变成明确的、理性的经济收益,帮助企业决策层进行合理的投资规划。
在量化投资和回报基础之上,“IT经济学”可以在项目建设之前评估出该项目为企业带来成本节省总量和分项、内部投资回报率(IRR)和投资回报率ROI,现金流、净现值(NPV)以及投资回报期,从而将技术化的立项、评估报告变为CEO/CFO能理解的财务报告。
上述将“IT经济学”应用于一个项目只是小试牛刀,如果将经济学的理念应用于整个企业的IT架构,我们就可以调研出企业IT的当前成本基线、制定IT发展路线图、确定每一步的收益增加项和成本减少项,从而为整个IT架构的演进提供有力的经济学支撑。
最后总结IT经济学四个原则和大家分享:
价格不等于成本,选择总体成本低的方案而不是采购价格最低方案对企业来讲更加有利;
34类成本贯穿了整个设备、方案的生命周期;
要控制和降低成本的前提是对其量化;
采购成本降低依赖于商务谈判,其他所有80%的成本只能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优化。
今天我们简单描述了“IT经济学”的基本思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作者:HDS解决方案顾问 张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