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基石。而健康不仅是指个人身体健康,更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完全健康。日前召开的全市卫生与健康暨健康城市建设推进大会上提出牢固树立“大健康”“大卫生”“大服务”“大共享”理念,把卫生与健康事业不断引向深入。
据了解,目前我区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健康产业发展、优化服务供给等方面持续发力,在建设健康锦江的道路上蹄疾步稳。同时我区将以全局性、长期性眼光,不断丰富健康城市建设的内涵,使健康城市建设成为实现“成都市‘中优’五年行动计划”和“品位锦江”建设的有力抓手。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多层次健康服务格局
走出诊室、深入CBD,我区将服务延伸到楼宇,在阳光金融大厦设立“锦江健康驿站”,每周四利用白领午休1小时,提供定点定时的医疗咨询、健康管理、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治未病保健等常规化、定制式服务。通过预约的方式,白领也可选择其他时间到楼宇内的健康驿站寻求健康指导。据了解,为了方便群众就医,我区大力实施基层医疗机构硬件提升工程和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在每个街道按照“1+N”工作模式建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N个家庭医生工作室、中医角、健康驿站等服务点位,延伸服务内容与服务点位,为群众提供便利。
同时我区进一步加强纵向型、紧凑型医联体建设。在与市二医院建立的综合性区域医联体基础上,深化内涵发展,探索三级医院直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紧凑型医联体模式。把组织架构进一步纵向延伸,实现1+N+X管理技术团队即1名市二医院专家担任团队长+N名市二医院管理技术人才担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X名市二医院专科医生深度融合。实施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教学等帮扶合作,结合自身优势努力打造特色专科,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差异化发展,形成品牌效应。加强联合科室、联合病房、家庭病床建设,大力推行双向转诊制度,逐步实现医疗服务均等化。自2016年医联体建设以来,三级医院专家下沉坐诊1084人次,开展远程诊疗服务16843人次,上挂培训学习413人次,双向转诊1188人次,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同比增长26.27%。
在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面,我区推进家庭医生“线上+线下”双线签约全省试点工作;探索开展翼家医家庭医生电视签约服务;试点建设盐市口、东大、龙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安万家家庭医生工作室;联合四川微医互联网医院和医联体牵头医院,成立“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盟”即1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名医联体牵头医院把关医生+1名四川微医互联网医院专科医生,依托四川微医互联网医院为居民提供线上签约和在线诊疗服务模式,并借助其丰富的专科医生资源作为全科医生服务的补充力量,吸引年轻人群便捷签约。依托医联体牵头医院对全科医生开展业务及转岗培训,预约门诊优先向家庭医生开放并下放预约权限,通过预留号源、预留床位、开通转诊患者绿色通道等方式,对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截至8月底,我区家庭医生签约率45.59%,有效服务率为32.78%。
创新驱动,促进健康产业发展
健康产业的发展对老百姓的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产业的建设已深入到行业各细分领域,大健康产业与医疗卫生事业双轮驱动,协调发展。我区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全区1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与各级各类养老机构建立了“1对1”医疗服务合作关系,以医联体为依托,积极推进老年病“急慢分治”诊疗服务,构建1家养老服务机构+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医联体上级牵头单位的“1+1+1医养护共同体。针对机构养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共同组建医护服务团队,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室,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健康评估、康复保健等服务。由医联体上级牵头三级医疗机构作为专业技术支撑,开通绿色通道,打造服务快车,为老年人提供专家会诊、远程诊疗、双向转诊等服务。针对社区养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家庭医生工作站和“健康锦江·中医养生堂”,将老年人群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点和优先对象,提供基本公共卫生、中医康复等服务。
同时,我区坚持“存量”+“增量”并举。持续做大产业存量,积极支持锦欣医疗投资管理集团生殖、医疗版块上市工作,加快培育其成为独角兽企业;依托成都肛肠专科医院黄济川、成都骨科医院杨天鹏学术传承,加快发展中医药服务能力和重点专科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四川微医互联网医院、四川耀华知己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等医疗企业,加快构建康优宝贝、翼家医、糖管家、血压大夫等一批健康管理平台。
区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区正研究制定《成都市锦江区健康服务业十三五规划》,着力聚焦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精准医疗、中医药服务、‘互联网+健康医疗’、‘金融+健康医疗’六大领域,规划布局健康医疗产业。正加紧推进懒熊康康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对接美国乐土基因检测、平安万家好医影像中心等项目争取落户我区。”
多元服务,持续优化服务供给
据介绍,我区通过做好延伸服务、一站服务、不定时服务拓展服务内涵,进一步优化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在延伸服务方面,我区共建立打造中医角10个、流动人口地铁健康小屋3个、家庭医生工作室10个、健康驿站1个等基层健康服务点位16处,研究制定并落实相关建设、服务标准,切实将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院落、工地、楼宇、企业,使群众在身边就能享受到贴心的健康管理和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全面推进“仅跑一次”事项清单工作,打造一站服务。制定完善行政权力、公共服务“仅跑一次”事项清单59项,负面清单5项,通过积极采取容缺后补、提前服务、现场指导等主动性服务措施,实现清单内事项只要申请材料符合法定要求,就能一次性办结,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
制定下发《锦江区卫计系统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实施方案》,落实不定时服务。围绕监督执法、政务服务、卫生应急、医疗服务等重点内容,在区卫计政务服务窗口、执法大队、疾控中心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相关医疗机构全面落实周六、节假日以及24小时不定时工作制,进一步提高卫计服务和监管效率,实现无盲区服务、全覆盖监管。
区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区将把健康政策融入全区发展大局,纵向从婴幼儿、青少年、孕产妇到中老年人覆盖,并向残疾人、流动人口等群体延伸,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横向涵盖国民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全方位满足居民健康需求。建立健全覆盖全域的疾病防控、免疫规划、健康教育、妇幼健康、应急救治、综合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积极主动做好预防工作。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新发展健康产业。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问题;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监管,健全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监管,着力构建健康环境。积极倡导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引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并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强健身步道、骑行道等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积极推进卫生和健康事业发展,全面增进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