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攀枝花市出台了《攀枝花市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从党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退出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加快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状态管理 明确领导干部“下”的具体指标
《细则》明确了规领导干部“下”的6类情形:到龄免职(退休)、任期届满离任、健康原因、问责追究、违纪违法、不适宜担任现职。并将因问责追究、违纪违规调整的情形细化为15条具体标准,把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细化为14条具体标准。实行状态管理,将领导干部“不在状态”情形化分9个方面27项指标,对难以细化的标准,整理出一批典型案例进行对照参考,通过“负面清单+典型案例”对干部状态进行认定,更好地体现人岗相适的要求,着力把不适宜、不胜任、不称职、不作为的干部及时调整下来。
台帐+量化 考评领导干部岗位实绩
建立干部实绩台帐,以“日记录、月公示、季评议、年考核”的方式如实记录日常工作完成及关键时刻表现情况,客观评价干部工作实绩,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提供量化依据。同时建立百分制量化计分考核制度,对干部的思想动态、履职成效、作风表现、人岗相适度和存在问题进行量化考核和动态监管。
严格程序 让领导干部“下”得合规
严格执行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各项规定,对因问责追究或违纪违法调整的,坚持按照提出初步意见、深入了解情况、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报告、集体讨论决定、任职信息公开的程序进行。对因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调整的,严格按照提出启动建议、考察核实、提出调整建议、组织决定、谈话、任免的程序进行。对因年龄、任期或身体原因调整的,严格执行退休、任期制等规定。对不作为、乱作为的领导干部,建立负面清单,进行跟踪管理,并采取提醒、函询、警示等方法,督促干部整改。
“健全了领导干部‘上’‘下’机制,认真分析干部性格气质、专业特长和熟悉领域,做到人岗相适,我们坚决拥护。”该市一名干部受访时表示。
据悉,该市目前已问责免职5人、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5人,因健康原因调整61人,违纪违法免职1人,真正让肯干的受激励、慢干的受鞭策、不干的受惩戒,着力把干部的思想和精力凝聚到服务改革发展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