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成都高新区教育文化和卫生健康局印发了《关于实施学区化治理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社会广泛关注,群众普遍期待,但也有一些群众产生误解或存在曲解,不断进行信访咨询。为便于群众正确理解学区化治理工作,现将相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关于学区化治理的内涵
1.学区化治理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等精神,为了促进各方教育责任共担,加强教育资源统筹,提高教育治理效能,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高新区经过多轮考察调研,决定借鉴北京、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开展学区化治理改革。
2.学区化治理的目标。一是构建“校区、社区、园区”多元共治、“家、校、社、企”协同育人的教育发展格局。二是通过资源共建共享,构建从幼儿园到高中完整的优质教育链条,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完善教育行政管理架构,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学区化治理的任务。一是以学区为单元统揽整体规划,促使每所学校高位发展、内涵发展、优质发展。二是建立学区内学校需求清单和机会清单,发掘学区教育资源,实现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教育资源整合、融通、共享。三是增进学区内教师的轮岗交流,强化学科建设和教师专业素养培养。四是实施学生交流培养、联合培养、贯通培养。
二、关于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的说明
1.学区化治理与招生入学划片截然不同。学区化治理是教育治理模式的一种探索创新,与小一入学、小升初等招生入学范围的“学区”含义有本质不同。目前学区化治理划分的“学区”,并未对学校现行的招生入学服务范围作任何改变。
2.学区划分与行政区划无必然联系。教育治理意义上的学区是在综合考虑行政区划、交通条件、安全状况、学校布局、办学规模、适龄人口、历史沿革等多重因素后划定的,不是简单以街道辖区范围为界。
3.学区的划分坚持了优质均衡的基本导向。学区化治理通过挖掘社会教育资源、打破学校教育资源壁垒,在各学区建立起从幼儿园到高中完整的优质教育资源链,促进学校、学区朝着优质均衡方向迈进,最终实现全域优质均衡。高新区正加快各学区优质教育资源配套工作。以中和学区为例,除已配套中和中学等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中和小学等成都市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外,还积极导入了成都师范银都教育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优质教育品牌。“十四五”期间,中和学区还将高起点、高标准开办一批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发展水平。
4.实施学区化治理的积极效用应当包括为“学区房”降温。学区化治理有利于缓解“择校热”,为“学区房”降温,但是一些中介组织、社会人员为了牟取利益,以学区划分为噱头,肆意炒作、鼓吹所谓的“学区房”,借此推动房价上涨,制造家长焦虑情绪,这严重背离了党中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大政方针,与高新区实施学区化治理,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初衷相违背。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始终是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办更多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一直是高新教育人的初心和使命。感谢社会各界对成都高新教育的理解和支持!
特此公告说明。
成都高新区教育文化和卫生健康局
2021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