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高新区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会事业局
成都市高新区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会事业局

      近期,成都高新区教育文化和卫生健康局印发了《关于实施学区化治理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社会广泛关注,群众普遍期待,但也有一些群众产生误解或存在曲解,不断进行信访咨询。为便于群众正确理解学区化治理工作,相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关于学区化治理的内涵

      1.学区化治理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等精神,了促进各方教育责任共担,加强教育资源统筹,提高教育治理效能,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高新区经过多轮考察调研,决定借鉴北京、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开展学区化治理改革

      2.学区化治理的目标。一是构建校区、社区、园区多元共治、、校、社、企协同育人的教育发展格局。二是通过资源共建共享,构建从幼儿园到高中完整的优质教育链条,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完善教育行政管理架构,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学区化治理的任务。一是学区为单元统揽整体规划,促使每所学校高位发展内涵发展优质发展。二是建立学区内学校需求清单和机会清单,发掘学区教育资源,实现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教育资源整合、融通、共享。是增进学区内教师的轮岗交流,强化学科建设和教师专业素养培养。四实施学生交流培养、联合培养、贯通培养。

      二关于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的说明

      1.学区化治理招生入学划片截然不同。学区化治理是教育治理模式的一种探索创新,与小一入学、小升初等招生入学范围学区含义有本质不同。目前学区化治理划分的“学区”,并未学校现行的招生入学服务范围作任何改变

      2.学区划分与行政区划无必然联系教育治理意义上的学区是在综合考虑行政区划、交通条件、安全状况、学校布局、办学规模、适龄人口、历史沿革等多重因素后划定的,不是简单以街道辖区范围为界。

      3.学区的划分坚持了优质均衡的基本导向。学区化治理通过挖掘社会教育资源、打破学校教育资源壁垒,在各学区建立起从幼儿园到高中完整的优质教育资源链,促进学校、学区朝着优质均衡方向迈进,最终实现全域优质均衡。高新区正加快各学区优质教育资源配套工作。以中和学区为例,除已配套中和中学等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中和小学等成都市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外,还积极导入成都师范银都教育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优质教育品牌十四五期间,中和学区还将高起点、高标准开办一批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发展水平。

      4.实施学区化治理的积极效用应当包括为“学区房”降温。学区化治理有利于缓解“择校热”,为“学区房”降温,但是一些中介组织、社会人员为了牟取利益,以学区划分为噱头,肆意炒作、鼓吹所谓的学区房,借此推动房价上涨,制造家长焦虑情绪,这严重背离中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大政方针,与高新区实施学区化治理,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初衷相违背。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始终是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办更多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一直是高新教育人的初心和使命。感谢社会各界对成都高新教育的理解和支持!

      特此公告说明

 

 

                                                                                                    成都高新区教育文化和卫生健康局

                                       2021122

logo
评论 写短评
这篇文章还没有评论